本报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北京报道
(资料图)
自开展“千村示范”创建以来,吉林省乡村建设再升级。
为进一步提升创建质量和成效,建设具有吉林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,吉林省于日前印发《吉林省乡村建设“百村提升”工作方案》,提出从2023年开始,在“千村示范”创建村中开展“百村提升”行动。
吉林省此次“百村提升”行动,将按照两年一个创建周期,每年在“千村示范”创建村中遴选200个左右村,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乡村人才活力充分激发,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,乡村生态环境日益良好,乡村组织保障更加坚强。吉林省此次还提出,到2028年要提升1000个左右村,实现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,奋力打造新时代和美乡村吉林样板。
“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,涉及乡村发展、乡村建设、乡村治理等方方面面,必须加强顶层设计、统筹协调。”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认为,推进乡村振兴战略,其中一个重要思路是要强化标准引领,降低试错成本,形成可持续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成功经验,推动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等全面振兴,让农业更强、农村更美、农民更富。
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
吉林省实施的“千村示范”创建标准为“九有六无”,即有特色产业、有村集体收入项目、有顺畅排水、有垃圾处理设施、有清洁环境、有整洁院落、有干净居室、有绿化美化亮化、有长效机制,无卫生乱象、无路面破损、无不安全住房、无私搭乱建、无不良习俗、无规模性致贫返贫现象。此次政策中提出,吉林省深入开展乡村建设“千村示范”创建以来,已打造“九有六无”标准示范村2051个。
此次“百村提升”行动,吉林省提出要聚焦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“五个振兴”,以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,以产业集聚、富民强村为主线,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抓手,以“千村示范”为基础,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。
为此,吉林省此次提出多项重点任务,其中,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被率先提出,并提出打造特色优势产业、培育壮大经营主体、实施品牌提升工程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多个具体方向。
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方面,吉林省此次提出要围绕实施“千亿斤粮食”产能建设工程、“秸秆变肉”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、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十大产业集群等重大产业布局,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自身地理区位、种养基础、旅游潜力、文化底蕴等优质资源禀赋,至少发展1个经营水平高、吸纳就业多、辐射带动强的特色优势产业。
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,吉林省此次则提出要发挥县城集聚带动作用,建设储藏、保鲜、烘干、清洗、分组、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,开发特色精深加工产品,延伸产业链条,提升产品附加值,拓展休闲体验、文化传承、生态涵养等农业多种功能,推进农业与文化、康养、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,实现“接二连三”发展。
此外,吉林省此次还提出要依托数字乡村建设,深入实施“数商兴农”和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,完善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,大力发展共同配送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,引导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和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乡村下沉。围绕农业生产、农资供应、农机维修等支持乡村生产生活服务业发展,培育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。
“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标准研制,做到研发、生产、加工、储运、销售、服务等各环节有标贯标、缺标补标、低标提标,有利于产业链各环节更加专业化、统一化。”袁帅认为,产业兴则乡村兴,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对于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、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有着重要意义。
提升生态宜居水平
除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外,吉林省此次行动还将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作为一项重点任务,并围绕农村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治理、打造绿美村屯、完备乡村基础设施以及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多项指标任务。
如打造绿美村屯方面,吉林省此次提出,要坚持适地适树,优先采用杨柳榆等乡土树种,提升村庄自然生态景观效果;村内道路、河渠两侧应绿尽绿,建有供村民休憩娱乐的绿荫休闲广场或小微公园绿地,50%以上农户宅旁栽植乔灌花果,村庄绿量不断增加。
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,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标准化,有助于让农村环境美丽宜居起来、资源利用循环起来、发展水平提升起来。”袁帅认为,推进美丽乡村建设,要坚持节约优先、保护优先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,以绿色投入品、节本增效技术、生态循环模式、绿色标准规范为主攻方向,支撑引领农业农村绿色发展。
吉林省此次行动还颇为重视激发乡村人才活力,将提升乡村人才支撑水平作为一项重点任务,提出要着力培养乡土人才,全力引进各类人才并千方百计留住人才。
如培养乡土人才方面,吉林省此次提出,要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、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等项目开展“订单式”“定向式”技能培训,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,提高持证率和就业率;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,发掘培养一批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“乡创客”“新农人”,切实育好用好乡土人才。
(编辑:卢志坤 校对:翟军)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人人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